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定制,erp软件定制-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jp | English | ge | cn
推广服务 资讯推广 地方文旅

廊坊示范镇,重庆市,重庆合川,乡村振兴战略

2024-06-29 7542

盛夏时节,重庆合川广袤乡村涌动着勃勃生机,处处可见农民辛勤劳作、播种希望的图景。

走进隆兴镇广福村,只见群峰叠翠,田园阡陌,居民小楼星罗棋布,绿荫白墙相映成趣,村民们在文化墙下驻足观赏,好不安乐惬意。“这几年,人居环境变美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支部书记杨元蛟说。

千里沃野披锦绣,“农”墨重彩绘新篇。近年来,合川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坚持在乡村产业上求突破、在乡村旅游上走前列、在乡村文化上创品牌、在乡村建设上显特色、在乡村治理上做示范,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幅农村美、村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稳粮固农

连续17年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市第一

国家之大,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粮食从哪里来?答案显而易见:耕地。

合川的粮食种植面积为168万亩,这一数据在全市并不突出。但该区粮食总产量、生猪出栏量、水产品产量已多年保持全市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巴渝粮仓”,其中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7年位居全市第一。

耕地资源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合川,如何实现这一成果?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种。”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给出答案——近年来合川区大力推广轮作耕作制度,不断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在全区普及旱地带状轮作耕作制度,让一块土地产生多季效益。

“旱地带状轮作制度,即将土地按一定宽度分为若干带,在一带上3月份种植玉米、大豆,10月种植胡豆;在另一带上,5月上旬种植红苕。两条带上的作物每年轮流交替种植,让一块地在不同季节都有粮食产出。”他介绍,这种方式能让一亩土地产出450公斤玉米、400公斤红苕、120公斤大豆、120公斤胡豆,不仅提高了粮食的产出率,还有利于培肥土壤。

另一个诀窍则是藏粮于技——通过实施“增窝增苗”种植技术,提升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单产量。

“增窝增苗”种植技术,即通过制定合理的水稻窝距和行距,使水稻产量最大化。依托该技术,合川区每亩水稻窝数可达到9000窝、水稻株数1.8万株;而通过机插秧,每亩水稻窝数可达到1.1万窝、水稻株数2.2万株。与普通的水稻种植技术相比,该技术可使每亩水稻增产40—50公斤。与此同时,“增窝增苗”种植技术还可运用于玉米种植,使每亩玉米增产5%—10%。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多种粮,还要种好粮。

碧绿细长的叶片扫过指尖,抚摸着刚栽下去不久的水稻,合川区隆兴镇滴水村种粮大户李正勇坚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李正勇种植了600余亩水稻,品种为“晶两优1212”和“C两优华占”,种出的稻谷不仅质优而且价高。

“我们每年会在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上进行品种筛选,聚焦土壤、气候等因素,遴选出适合种植的优质粮食品种,引导农民合理选用种植,提升粮食种植效益。”合川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

此外,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川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稻田+”等方式,去年保质保量完成了9.7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任务,为全市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合川区还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目前,全区共培育农产品品牌162个,其中绿色食品106个、有机产品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重庆名牌农产品23个、“巴渝珍味”授权产品7个、全国特质农产品2个,还培育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位居全市第一。

服务“国之大者”,力行“民之关切”。合川先后被国务院、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区、全国农业(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入选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融合带农

建设涪江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暨市级乡村示范镇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处理好城乡关系,将乡村振兴作为协调城乡关系的重中之重。

具体到合川,如何落实和部署?

“城乡融合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合川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合川把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城乡融合的指向与归依,在全域推进的基础上,选取了毗邻城区的铜溪—渭沱片区,建设涪江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暨市级乡村示范镇,把这个偏器打造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成渝“后花园”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铜溪—渭沱片区具有“伴山伴水、山水相融”的生态优势,坐拥“半城半乡、城乡衔接”的区位优势,具备“铁公水”多式联运的便捷条件,既是承接成渝核心产业外溢的首选之地,也是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区域。

合川坚持高标准谋划,制定了试验区暨示范镇实施方案:构建“一轴两带双核多点”空间格局,包含“一江、两岸、两半岛、四山、四街”,打造沿江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种业创新示范区和粮油、稻渔、鱼菜共生、椿芽、蜂糖李“一园一区五产业”的特色产业集群。

棋盘已摆好,如何落子?产业化、项目化!

去年,为了推动这一片区的城乡融合发展,合川实施了渭沱镇产业大道提质改造工程、弯桥村党群服务中心、2000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等一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与此同时,建设铜溪镇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1500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此外,推动招商引资,成功举办试验区暨示范镇建设专题招商推介会,先后对接40余家优质投资企业和项目运营单位到项目所在地实地考察,深入交流,争取合作。

经过努力,一些项目已经初显成效。暮春时节,走进渭沱镇七星村龙井湾院子,一大片散发着传统文化气息的民居映入眼帘,乡间小道旁竹篱笆延伸向远方,一道道片石垒成的围墙,一处处旧水缸、旧瓦罐改造成的花钵,让这些农家小院呈现出一种“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的美感。

“我们借助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建设契机,紧紧围绕涪江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加速产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努力实现‘强村富民’。”铜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合川将继续重构空间、重组资源、重塑品质,推动铜溪—渭沱片区发展动能加速聚集、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和美兴农

挖掘“十皆”理念新内涵建设和美乡村

典型带动也好,示范引领也罢,最终都是为了以点带面、从局部到全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那么,如何为推进乡村振兴标注合川“印记”?

从先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在历史的长河里守望苍生。

去年4月10日,在“乡建四杰”之一的卢作孚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卢作孚的亲属在合川区的邀请下,重回卢作孚祖屋。亲属们惊喜地发现,祖屋门前干净、整洁,以前四周荒芜的田地,已成为高标准农田,田埂间修了公路,呈现出一片干净、美丽、祥和的乡村景色。

这是合川区肖家镇按照卢作孚提出的“十皆”乡村建设理念,全新打造的“十皆院子”:使人民“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嗜好,皆无不良的习惯”,使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住居,皆可游览”。

把视野放得更宽广一些,这是合川区挖掘卢作孚“十皆”理念新内涵,打造巴渝和美乡村的一个剪影。

探索,已然在广袤的三江大地铺展开来。

建设巴渝和美乡村,产业发展是关键。

春日,在合川区太和镇,已发展了近40年的黄桃产业开出了新枝,从黄桃鲜果到加工成桃干、零食、糕点、罐头等,三产融合在不经意间完成。放眼三江大地,一批老字号焕发新活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地方代表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然成形。

乡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把乡村建设好,才能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以前村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家禽散养、粪污随处可见。”合川区土场镇杨柳村村民黄廷义说,如今院落干净整洁,林木苍翠,老瓷器、老缸钵等农村老物件将整个院落装扮得古色古香,整个院落就像一个乡村公园。“来过我们村的人,没有一个不夸漂亮的。”他的语气中透着自豪。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就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走乡村善治之路。

曾经的钱塘镇大柱村富龙沟院子,是一个晚上漆黑、环境较差、纠纷较多的院子。针对这一情况,钱塘镇党委政府和大柱村“两委”在富龙沟院子深化村民自治,以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自治、红细胞·微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管齐下”。如今的富龙沟,环境优美、硬件齐全、民风淳朴、邻里和谐,院落治理效果显著,呈现出“和美富龙沟·如兰庭院香”的乡村美景。

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发,继而拓展到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全面振兴——合川的和美乡村建设之道,正在实现从一域到全局的破解。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振兴此其时。站在新的起点上,合川将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抓实干、奋楫前行,奋力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