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定制,erp软件定制-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jp | English | ge | cn
推广服务 资讯推广 地方文旅

大城医学,实验,课题,段维霞,硕士生,公卫医师

2024-06-12 9713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2018年,段维霞入职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医学中心,面对空荡荡的实验室,她这样勉励自己。

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段维霞潜心公共卫生研究,在职业病、中毒救治和结核病防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

投身科研路,硕果初露尖

2018年,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开始筹备实验室,急需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科研人才。“当时根本就没多加考虑,我觉得这是一次机会。”接到“橄榄枝”的段维霞带着“创业”的激情和“舍我其谁”的干劲,从一名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公卫医师,顺利转为专职科研人员。

创建初期的实验室,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安装调试仪器设备、搭建实验平台、购买耗材试剂、建章立制等等。那段时间,整个实验室楼层只有段维霞一个人,寂静的环境让她无比专注和充实。

段维霞(右一)正在进行实验操作/图源 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

实验场地受限,仪器设备没就位,这些客观问题没有难倒段维霞想做研究的心,她想办法挖掘病例。通过翻阅理化检测记录本,她发现了6例尿铊异常的儿童病例。儿童体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其少见的剧毒物质?段维霞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蕴藏着科研价值。

在医院副院长、教授许商成的悉心指导下,段维霞精心设计了研究方案。她深入查阅病历资料,细致随访患儿情况,几乎翻阅了所有与铊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段维霞的研究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环境类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影响因子8.9) 上,被审稿人评价为“该研究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儿童铊暴露限值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该研究被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大会优秀论文。

破难寻解策,对症下药方

随着实验室的正式投用,段维霞瞄准了“农药中毒”这一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围绕致死性除草剂百草枯和敌草快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很快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课题——百枯草的神经毒性机制研究。

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很多实验她不得不去高校做。染好的片子要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她就早早预约,中午匆匆吃了饭,搭车十多公里去找老师拍;测胞浆钙和线粒体钙需要用活细胞,她掐着时间染好色,抱着染色盒跑下楼,叫上车就飞奔向学校;MCU敲除鼠寄养在学校,每个月她都要去合笼、剪尾或分笼,把多出来的小鼠带回实验室饲养……就这样,段维霞每天“奔波”在学校与医院之间,加班加点也成了常态。

反复实验,分析数据,查阅文献……面对无数次不如意的结果,段维霞笑言,“搞科研嘛,失败与挫折是家常便饭,习惯就好了。”当攻克一个个困难,看到漂亮的数据时,疲劳和焦虑很快烟消云散。花费3年多时间,段维霞终于完成了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影响因子13.6)上,揭示了百草枯环境暴露诱导帕金森症神经病变的新分子机制,为攻克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与此同时,历时两年多的低剂量百草枯中毒人群的研究,近期也进入Cell子刊Med审稿环节,有望取得新的突破。代表性成果频出,不仅让段维霞更加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得到了业界内众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她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和壁报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吸引了更多人对职业病与中毒领域的关注。

亦师亦友,育才共成长

2020年,段维霞入选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并被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聘为兼职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021年,她又被重庆医科大学聘为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生行业导师。

如今,段维霞已肩负起指导4名硕士生的重任。她深知“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的道理。生活中,她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课题研究中,她严格要求,既把握好大方向,又手把手教学生实验技术,还经常与学生分享好文章。

学生们对段维霞的评价很高:“段老师不仅对我们的课题倾注大量心血,而且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和情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们得以快速成长,并取得不错的成果。”

段维霞(左二)与学生合影/图源 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

去年夏天,段维霞指导的研究生小周课题遭遇瓶颈,经常焦虑得睡不着觉。彼时,段维霞正在国外访学,了解情况后,立即通过电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并特地从国外带回治疗失眠的药物,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并帮助小周破解困扰她许久的难题。今年,小周已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因表现优异而得以留任实验室继续工作。

“许多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相对有限。作为她们的导师和朋友,我在给予安慰的同时,也会坦诚分享自己曾经的失败经历,期望与她们携手共进,共同成长。”段维霞笑着说。

海外求学成,梦想扬帆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搞科研的人就是坐“冷板凳”,每天和实验器材打交道,没有什么社交和娱乐活动,事实也“的确如此”。

段维霞表示,自己是个喜欢安静与自由的人,并不觉得科研工作“枯燥”。每当实验取得突破,或研究成果得到认可时,她会深感自豪与成就。当然,实验陷入僵局时,她也会感到焦虑。如何应对焦虑情绪?在段维霞看来,焦虑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多努力、多尝试、多想办法,才是突破困境的关键。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是段维霞科研过程的真实写照。段维霞说:“有时候,觉得‘此路不通’,整个研究的思路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再来,找原因、查资料、重做实验、请教他人……这样的‘推倒重来’,再常见不过。”可是,既然选择了科研这条充满挑战的“马拉松”赛道,就要死心塌地地坚持下去。

2023年,依托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项目支持,段维霞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访学一年,师从德国院士Hilmar Bading教授,系统学习了神经生物学前沿知识和技术。她很快融入新环境,主动跟导师沟通,谈自己的科研想法和思路,得到了导师大力支持,利用实验室研究体系,开展敌草快神经毒性机制研究。回国后,她利用所学知识建立了新的技术平台,成功申请到了两项课题。

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段维霞已主持了各级课题7项,发表中英文论文34篇,授权专利5项,参编教材1部,培养硕士生3名……

“选择的人生,选择的道路,让你尽兴地、滚烫地追求。人生路遥远,唯步履不歇。”正如段维霞给学生的毕业寄语一样,她也将继续在农药中毒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向着成长为一名“小专家”的目标奋力前进。(资讯)

(文/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