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定制,erp软件定制-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jp | English | ge | cn
推广服务 资讯推广 地方文旅

浑源藏区,昌都市,渝昌情,雪域高原,援藏日记

2024-07-14 8173

编者按:

渝藏携手,开花结果。

自1994年对口援藏按下“启动键”,重庆对口支援昌都已持续30年。

“藏东明珠”昌都日新月异,现在已是旧貌换新颜。蜕变的背后,是3400万重庆儿女的倾情支持,更是一批批援藏工作队的接力坚守和奉献。

7月,上游新闻记者走进昌都,与坚守高原的重庆援藏工作队“面对面”,阅读他们的“援藏日记”,记录昌都的变化。

即日起,上游新闻推出《援藏日记——重庆援藏30周年》系列报道,多维度呈现重庆援藏故事,谱写民族团结美妙乐章。

卫霄远(左一)走访农户

7月6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昌都市重庆援藏干部公寓,见到在昌都市政府办公室工作的重庆援藏干部卫霄远。

卫霄远素来就有写援藏日记的习惯。日记的字里行间,都是援藏生活的忙碌与充实,能深刻感受到他对“援藏”二字的诠释。

“既然是来‘援藏’,就是要多‘带头干’,少‘跟着干’。”卫霄远说,援藏工作要用真本事、硬本事,要突出引领性,为藏区的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卫霄远记录工作日常

2022年的7月15日,卫霄远第一次踏上这片雪域高原,也是他援藏工作的起点。“蓝天白云就在头顶,阳光明亮而刺眼,我已脚踏在这片离天最近的雪域高原。”

雪域高原平等对待每一位初来者,卫霄远也不例外。

“明显感觉到头痛了,不动都痛,昏昏欲睡。”卫霄远说,初到的那段时间,遭受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接踵而来。

高原缺氧不缺精神。卫霄远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当中。这种坚韧流淌在每一个援藏干部的血液里。

卫霄远一有空,就会为工作留下记忆,前后一共写了十多本工作笔记和25篇援藏日记。他的日记里,有援藏生活的点滴,有对工作的反思。

“精力需要进行合理分配,先把本职工作干好,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卫霄远(右三)在基层调研,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无论是筹备会议、协调事务,还是深入基层调研、推动项目建设,他都全力以赴。

“以‘主人翁’的姿态苦干、实干,不虚度光阴、不浪费机会。”

这是他在日记中写下的感悟,也是他为援藏写下的承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

去年12月,他领着昌都多个部门一起,熬更守夜赶制出一项政策文本,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卫霄远(左二)和同事们“干在一起”

在他们的努力下,昌都市在西藏自治区率先出台了《昌都市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试行)》。用好“企业家之家”服务平台、建立惠企“政策超市”、推行行政执法“无事不扰”、着力解决“用工难”“引才难”等十项创新性硬措施得以落地,这是他同昌都民营企业家深入座谈调研,广泛研究借鉴市外经验,协同昌都市发改、财政、人社、工商联等多个部门一道,字斟句酌、群策群力的结果。

多“带头干”少“跟着干”,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卫霄远(右一)和同事们“干在一起”

援藏除了要克服高原反应、干好本职工作,要有实干向上的精气神。

“援藏干部不是来当官的,而是来做事的。”卫霄远在日记里写道,“如果把援藏当作一种历练、一种修炼、一种磨炼,全身心投入、全环节重视、全细节把控,那么请相信,天道酬勤、不负努力。”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转眼间,卫霄远在昌都工作将满两年,与昌都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卫霄远的工作笔记和日记

卫霄远的援藏日记,是他援藏生活的刻录机,刻下了重庆与昌都之间跨越1400公里的深情。透过卫霄远的日记,我们仿佛能看到援藏干部和人才接力开拓向前的身姿。

卫霄远是援藏干部的一个缩影,在他身后,还有无数挺进高原默默奉献的人。

在这片圣洁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将继续带着3400万重庆人的牵挂,以山茶花特有的坚韧和热烈续写“渝昌情”。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陈竹 实习生 余思颖 摄影 周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