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定制,erp软件定制-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jp | English | ge | cn
推广服务 资讯推广 地方文旅

宁安御风,飞机,飞行器,无人机,关注低空经济

2024-05-08 10309

开栏语: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2030年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作为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的低空经济,未来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上游新闻推出《关注低空经济》系列报道,记者将奔赴各地,通过观察低空经济的辐射面、产业链,看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当"打飞的"像叫出租车一样方便时,出行将有更多选择。而这样的场景即将"飞"进现实。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于4月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低空经济正催生着万亿级市场。在这场火热的角逐中,已有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御风未来(上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御风未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上海的一间出租屋起步,8年时间里,一架又一架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从御风未来起飞。2023年,其自主研发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M1首飞成功。上海官方表示,御风未来已是全球低空飞行产业新赛道最有力的中国竞争者。

5月6日,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对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表示,目前,企业已在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设有研发、制造、试飞等多个基地,形成了从25公斤级到100公斤级到2吨级的全系列纯电、混动无人机产品线。御风未来正在向着实现中国eVTOL自主可控的方向继续前进。

eVTOL飞行器载人模拟场景。受访者供图

多年前已瞄准"空中交通"

2023年年底,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TO刘十一博士的一场题为"国产新能源飞机逐梦低空经济"的主题演讲,描绘出一个8年后有望实现的场景:整个城市交通由地下交通、地面交通、空中交通组成,飞行器有序高效地穿梭于城市之间,不同的交通相互协同互补。未来城市的办公楼楼顶就可以改造成为起降场地,草地和现在的直升机场地也都可以作为起降场地。在这种智能立体的交通网络中,其中大部分交通工具也会使用可再生能源,绿色环保。

如何搭建空中交通,又如何让飞行器能安全、有序运行,最重要的是拥有自主研发的eVTOL。eVTOL是"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的英文缩写,意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其被认为是未来空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垂直起降意味着只要可以停放飞机就可以进行垂直起飞和降落,电动意味着是清洁能源。相对于传统固定翼通航飞机和直升机,eVTOL飞行器具有不依赖跑道、智能化程度高、驾驶门槛低、运营成本更低的特点。

早在2015年,御风未来创始人谢陵和刘十一就开始酝酿,希望能找到性能代价最小的eVTOL构型,至今谢陵用手机定格的一张飞机设计图还被保留在他的相册中。出于对飞行器的热爱,两人从中国商飞辞职后,在上海浦东的一间月租1500元的出租间里创办了福昆航空,也就是御风未来的前身。

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eVTOL M1在进行地面测试。受访者供图

2019年,经过近5年的持续投入和优化,福昆航空推出了具有"可收放旋翼"垂直起降技术的固定翼无人机E6,其可靠性做到了能满足几十万次的起降需要。同时,凭借着部署快、长航时、长航程、抗风能力强、图传稳定、挂载灵活、安全指数高等性能优势,该机型也得到了包括公安、应急、消防救援、边防等在内的多行业认可。

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表示,从画草图到手工制作模型样机,几年时间里,从出租间起步的御风未来,逐渐汇聚了多名来自重点型号项目的核心研发人员,到目前已经拥有了一批专业、成熟的研发人员。团队研发的多款中小型工业无人机,已在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巡检维护、海洋巡检、应急消防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在御风未来的规划中,工业无人机并不是最终目标。以福昆航空为支撑,2021年4月,御风未来品牌正式成立,开始布局eVTOL赛道,同年5月,御风未来完成了载人eVTOL 1/2缩比验证机首飞,通过悬停、过渡和巡航状态的控制算法及软硬件验证,以及硬件系统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低温等环境下的试验试飞,解决了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地面交通最大的问题就是拥堵,未来通勤一定会拓展到三维空间的。"岳婷婷说,"我们希望空中通勤不是极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生活,所以御风未来的愿景是人人都可享有未来城市空中出行。"

eVTOL M1首架机空中悬停。受访者供图

国产载人eVTOL首飞成功

在低空飞行的赛道上,对于御风未来而言,不仅有无限机遇,也有诸多挑战。媒体披露数据显示,eVTOL飞行器的全球市场规模为万亿美元级别。到2050年,全球将运营有数十万架eVTOL飞行器,提供空中出租、机场班机、城际航班等服务。目前,空中客车、波音、中国商飞等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都在设立或收购子公司来研发eVTOL飞行器;大众、丰田、小鹏等国内外汽车企业也纷纷入局。

2023年10月,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纲要提到:到2025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对于蓄力已久的御风未来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就在《纲要》发布前一个月,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载人eVTOL M1刚刚开始首轮试飞测试。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载人eVTOL M1飞行器首次公开亮相是在第十四届珠海航展上以二分之一缩比模型的形式。在展位上,观众带上全景VR眼镜,就可以在模拟座舱中体验载人eVTOL M1飞行器在城市低空飞行的便利。

其实,从2022年9月对外正式公布2吨级载人eVTOL M1设计方案起,eVTOL M1就一直备受行业关注。

2023年3月末,首架飞机在上海金山无人机基地的御风未来总装试制工厂完成下线。

此后,经过半年的系统测试,2023年9月,eVTOL M1开始首轮飞行测试,在之后的30天里,又完成了全动力地面测试、电磁兼容测试、全动力空中测试、气动伺服弹性测试、动力系统失效模式测试、悬停试飞、低速飞行试飞等多个重大项目测试并成功首飞。首飞成功的M1实现了电动系统、飞控系统、复合材料三个核心环节的全部国产化。

首架国产2吨级eVTOL亮相展会。受访者供图

eVTOL M1是怎么飞的?2023年底,刘十一在题为"国产新能源飞机逐梦低空经济"的演讲中进行了详细说明——eVTOL M1属于一种复合翼的构型,起降和巡航阶段使用不同的旋翼,分布式动力,平台化架构。eVTOL M1飞行速度为200公里/小时,1次充电飞行250公里,可乘坐5人,如果是运货的话可以带700公斤。底盘下面就是轿厢,针对货运和运人可以设计不同的轿厢。比较特别的是eVTOL M1有20个电动机和旋翼,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安全冗余,M1可允许任意三个电机失效,不影响飞行器安全飞行。此外,智能化的无人机驾驶系统可替代传统的飞行员进行自主决策,保证飞机的安全。

刘十一介绍,以从深圳宝安机场到珠海的日月贝为例,开车需要绕虎门大桥花3个小时的时间,坐轮渡加上市内交通也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坐御风未来M1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到达,因为飞行速度是200公里/小时,可以走直线,不用走曲线。

2023年11月,eVTOL M1在第六届进博会上完成全球首展,并获得2.3亿元意向订单,其中就包括15架全国产化的eVTOL M1。

eVTOL M1让2-3小时的车程距离缩短到30分钟左右。受访者供图

低空经济赛道的无限可能

在御风未来看来,eVTOL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因此在行业发展上拥有无限可能。岳婷婷表示,2022年1月民航局发布的《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中提到,eVTOL的发展路线遵循"先郊后城、先物后人、先隔离后融合"的策略,从低风险运营场景逐步过渡至高风险运营场景。御风未来的发展路线首先是将在人口稀疏地区进行载物飞行,验证场景价值;随后通过技术积累和不断地飞行验证,逐步提高安全性,最终实现城市上空的载人飞行。

2024年1月,御风未来eVTOL M1货运型号合格证申请已获得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岳婷婷表示,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御风未来eVTOL M1将获得货运适航证,推动载货领域的商业化落地,随后将着手载人飞行器的适航工作。"无人驾驶载人运行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方向,我们愿意去做这样的尝试,从无人载货过渡至无人载人。2023年,中国民航局已经发放了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载人eVTOL的适航证,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岳婷婷说。

此外,岳婷婷认为,低空经济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也更应该注重产业链的培养。以航空器生产制造商为圆心,还需要上游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中游的运营商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管理、商贸、教育等多个领域。

eVTOL M1机身装配图。受访者供图

"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低空经济相关的政策,但实际在产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岳婷婷坦言,eVTOL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培育期,无论是场景还是技术、产品都是全新的,市场化资金担心风险是常有的,所以在这个阶段的企业更需要政府的产业引导资金去培育产业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针对企业和行业需求,在上海市政府2023年10月24日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就进行了详细规划。其中提到,围绕闵行上海航天城、浦东卫星互联网科研基地、临港卫星制造集聚区、青浦北斗空间信息应用示范区、松江卫星产业基地等形成"核心主体+东、西两翼"商业航天空间布局,立足各区、各园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集群,打造8个空间信息产业协同创新特色园区。同时,完善从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到扶持政策全方位保障的产业生态。构建多结构产业基金,完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扶持一批民营"专精特新"优势企业,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岳婷婷表示,当前,全球的低空经济仍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虽然国外的企业比起国内的企业起步更早,但这之间的差距并不是望尘莫及,此外国内外很多企业在eVTOL研制上走的路线也不尽相同。"我们并不认为技术路线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要能取得适航证满足安全运营标准,哪种技术路线都可以。我们的技术路线是基于我们对于整个行业的理解以及趋势的判断而制定的,但这不代表别人的就不对。"岳婷婷说,山顶虽然只有一个,但登山的路却不只一条。中国企业有望在电动飞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上游新闻记者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