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定制,erp软件定制-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jp | English | ge | cn
推广服务 资讯推广 地方文旅

虹口区铜鼓镇,酉阳县,兴隆村,重庆市,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2025-04-16 0

在渝东南的广袤大地上,重庆酉阳铜鼓镇如同一颗闪耀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如画、物产丰饶,如今更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古韵新风:传承历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铜鼓镇,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镇。曾经200年州府所在地的荣耀,六代土司在此署理酉州事务的往昔,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走在铜鼓镇的街巷,仿佛能听到岁月的足音,触摸到历史的脉络。

酉阳阳戏,作为铜鼓镇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最早广泛流传于酉阳铜鼓镇、小河镇、丁市镇、李溪镇、宜居乡等乡镇。据《酉阳县志》记载:阳戏又名“脸壳戏”,或称“跳戏”,系酉阳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因独具特色而“一枝独秀”,先后被录入重庆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初春,雨水总在不经意间降临。对于72岁的掌坛师陈永霞来讲,这一幕很寻常,因为下雨意味着农闲,放下锄头,他的角色便迅速切换至阳戏人。

陈永霞是面具阳戏传承人,据他介绍,阳戏最早信奉关云长,因此戏坛又称“白马坛”,坛上供奉着关云长的木脸面具。木脸面具是一位老师傅在1981年制作的,一般用柳木、白杨木雕刻而成。面具在造型上注重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做工精致,表情夸张,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和粗犷的美。

戏坛东侧厢房里摆放着32张木脸面具和唱戏的戏衣,那些木脸面具有皇生、丞相、老生、小生、旦子、反王、大大王、二大王、员外等不同角色,以及正神、凶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等几大类,道具主要有印、牌带、师刀、令牌等20余种,服装有蟒袍、罗裙、龙凤花鞋等近20种。面具阳戏分为生旦净丑四种人物扮相,特点是所有角色均用白布包裹面部,只露出一双眼睛,旦角头戴盔头,其余角色斜戴木质面具,主要通过肢体语言和念唱对白塑造人物,演绎剧情。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把祖辈传授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想学的人,而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力仍是最好的老师。”陈永霞不止一次说起这句话,让阳戏成员备受鼓舞。劳作于田间地头朴实的农民,戴上面具,摇身一变成为阳戏人。

为了让阳戏更好地传承下去,铜鼓镇积极组织阳戏表演活动,邀请老艺人授课,培养年轻一代的阳戏传承人。如今,阳戏不仅是铜鼓镇的文化名片,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铜鼓镇的阳戏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山水田园:打造生态美景,发展特色产业

铜鼓镇的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高山与峡谷相间,河流与小溪相连,垂直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层峦叠嶂间,处处是令人陶醉的美景。这里是传统农业大镇,是酉阳重要的农产品产区,肥沃的土地孕育出了优质的水稻、烤烟、油菜和茶叶。“重庆市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称号,是对铜鼓镇农业发展的高度认可。

“今天天气好,我们约起去铜鼓看油菜花去……”3月9日,家住县城的唐女士同家人、朋友自驾到铜西村赏油菜花,金灿灿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为大地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一派春意盎然。“正值出游踏春的好时节,跟家人、朋友一起赏赏油菜花,采采野菜,做一顿野菜大餐,乐趣无穷。”唐女士说道。

“今年铜西村油菜花种植面积有近2000亩,比去年增长了20%。”铜鼓镇党委书记庞益周介绍,今年该镇油菜种植面积共1万多亩,比去年略有增长,主要集中在铜西、红井、铜鼓村,其中铜西村拥有连片油菜花。

据介绍,铜西村有1189户4257人,油菜产业占地2000余亩,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油菜。每年三四月油菜花盛开时,引得游客纷纷前往打卡拍照、游玩观赏。村民还利用菜籽榨油增加收入,油菜花成了“致富花”。

“在酉阳乃至周边地区,只要提起春季的油菜花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铜鼓镇铜西村。为了把铜西村的‘油彩画’留住,铜鼓镇党委、政府对种植油菜进行了补贴,不仅提供免费的种子,还会请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 铜西村党总支书记彭彦普说。

为了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铜鼓镇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要求,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积极探索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以“溪望花滩”景区建设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旅游项目。新建的啤酒屋、烧烤露营基地、垂钓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露天游泳场、果蔬采摘观光园、研学基地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到丰富多样的乡村生活。铜鼓镇的山水田园,正逐渐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共富乡村:创新发展模式,迈向幸福未来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铜鼓镇的兴隆村成为一面旗帜。遵循“机制先行、运营前置、业态盈利、生态宜居”四大原则,布局“经营型、服务型、景观型”三大业态,兴隆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之路。

行走在兴隆村,只见路面整洁宽阔,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生机勃勃,蔬菜瓜果长势喜人,整个村庄处处透着绿意和雅致。这个位于县城西部的小村子,不仅是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还是市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产业化示范基地。

“兴隆村由两沿、新场、花滩三个自然村落组成,依山傍水,村民沿河而居,田园风光自成一派。”铜鼓镇宣统委员张雄介绍,兴隆村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深厚的人文底蕴,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全县15个共富乡村创建村之一,在2023年5月正式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共富乡村探索实践。

“共富乡村探索伊始,我们就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科学制定了运营模式、利益联结机制、管理办法等内容。”兴隆村党支部书记冉思超说。

在运营模式上,通过建立“农户+乡村CEO管理团队+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桃花源旅投集团+合作社”的规划、建设、运营、分红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坚持合作社(乡村CEO管理团队)集中统一管理,实行“农户自主经营+农户与合作社合作经营”两种业态经营方式。

在利益联结上:一方面坚持合作社成员入股方式,农户(个体成员)以土地、房屋持股入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团体成员)以政府委托其管理的财政投入建设的资金持股入社,桃花源旅投集团(团体成员)以其投入建设的资金持股入社。另一方面,坚持合作社根据各经营业态的出资比例、盈利预期等,分别确定以营业外收入为基数的提取比例。

在利益分配上:坚持以合作社每年度总收益为基数,按照全体农户40%(分配后,再次按入社人口进行平均分配)、村集体经济联合社20%、桃花源旅投集团20%、合作社20%进行分配。

如今,兴隆村已有民宿8家,农家乐4家,优质房间100余间。这些民宿和农家乐,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和美食,还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同时,铜鼓镇还积极引入市场主体,走市场化运营道路。酉阳县青创民宿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入驻,为景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探索“兴隆乡宿+”新模式,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全面发展。2024年,“溪望花滩”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大幅增长,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接下来将进一步立足溪望花滩的资源优势,聚焦打造4A级景区目标,努力把铜鼓镇打造成休闲避暑纳凉胜地。”铜鼓镇党委书记庞益周表示。

铜鼓镇,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它将继续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每一位铜鼓镇的居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迈向幸福美好的未来。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殷珺 通讯员 白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