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定制,erp软件定制-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jp | English | ge | cn
推广服务 资讯推广 地方文旅

山城算法,周琳,张浩,周杰伦,小红书,流量密码,知名企业,deepseek

2025-02-19 10

DeepSeek自发布以来持续火爆,不少车企、手机商、互联网大厂等纷纷宣布与其合作,还有不少博主从中发现流量红利。

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注意到,截至发稿,小红书上话题#deepseek的浏览量达8.2亿次,讨论量489.1万;在抖音,话题#deepseek的播放量达到107.7亿次;在微博,话题#deepseek阅读量已达9亿,讨论量77.6万,“DeepSeek”超话已聚集1.8万DD(DeepSeek超话粉丝)……围绕DeepSeek 的热议不减。

博主Yapie程序员哥(下称“Yapie”)此前使用DeepSeek、MakeBestMusic等AI工具制作了一首名为《七天爱人》的歌曲,在网络上引发关注。“现在这首歌(在网易云音乐)的有效播放量大概是20万,我主页的访问量约62万,收藏现在是九千多,应该马上能突破1万了。”Yapie告诉上游新闻记者。

在针对DeepSeek的关注和讨论还在不断蔓延的同时,它的强大也在不断凸显——不仅在于功能,更在于它的出现,让在普罗大众心中有些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AI实现了更大程度的普及和下沉。而对于已经将之运用在工作中的人而言,DeepSeek改变了他们的创作方式和工作方式,DeepSeek甚至已经替代了个别岗位……当我们在谈论AI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DeepSeek成"流量密码"

事实上,Yapie使用DeepSeek制作歌曲的想法是一个偶然。

程序员出身的他由于工作需要,此前已经接触并使用过包括ChatGPT、Grok、豆包等在内的多款AI大模型应用,但Yapie坦言DeepSeek的内容创作能力更强。“DeepSeek写的东西很有很有文化,很有诗意,很有深度,所以我觉得它能写出一些好东西来。”

在发布《七天爱人》之前,Yapie曾使用MakeBestMusic将女友的一首词作制作成歌曲发布在网易云音乐。基于此前的经验,他向DeepSeek发送指令:“模仿周杰伦的曲风,创作一首爱情相关的歌曲,表达爱情甜蜜的氛围,歌曲的名字要有深度,歌曲中不要出现周杰伦代表作的名字。”很快,DeepSeek按照他的指令输出一段完整的歌词,“那个词我基本没有改。”

随后,他将DeepSeek生成的词输入MakeBestMusic,将歌曲风格设定为“钢琴+流行音乐”,一首歌曲便诞生了。“因为你用AI生成的音乐一般都有一种AI的感觉,你一下子就能听出来是AI做的。”Yapie告诉记者,为了消除这种“AI感”,他阅读了大量关于MakeBestMusic的文档,从MakeBestMusic生成的三四十支曲子中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支,同时学习了如WavePad等音乐编辑软件对生成的歌曲进行后期处理。

这首《七天爱人》发布在网易云音乐后带来的流量超乎他的想象。自2月11日-17日0时,该歌曲的有效播放量为18.6万,收藏量达9555,评论量为1769。而这首歌曲也为他带来了日均150元的收益。

Yapie发布在网易云音乐的《七天爱人》的作品数据。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将AI大模型生成的内容发布在社交平台并从中获利,也存在一定风险。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高级合伙人丁学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风险,“若AI生成的内容使用了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如文本、图片、音乐等,且未经授权,可能构成对原作品版权人的侵权,版权人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提起侵权诉讼。除此之外,若AI大模型的用户协议等明确规定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于平台或开发者,以及使用者仅简单输入指令,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智力创作,那么将内容发布并获利行为则可能侵犯了平台或开发者的权益。”

此外,其他需要注意的风险还包括内容合规性风险和平台规则问题。丁学明表示,目前法律对于AI的使用和监管还存在责任归属界定模糊,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和算法偏见缺乏有效规制的缺陷。他建议明确责任归属,制定专门法律,根据 AI 应用场景和具体情况,明确不同主体在不同环节的责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明确版权归属规则以及加强侵权认定与处罚;规范算法公平性,建立算法审查机制,包括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以确保算法公平且无歧视。

除了发布在网易云音乐外,Yapie还制作了如何使用AI制作歌曲的教程,并发布在了抖音、微博等平台,他的视频也登上了热搜。目前在Yapie抖音账号置顶的《成为歌手保姆级教程,DeepSeek写词,AI作曲AI歌唱》的视频播放量已超过700万,点赞量超过11万,收藏量超8万,转发2.8万,评论超过3500条。

Yapie发布在抖音的视频相关数据。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像Yapie这样使用DeepSeek进行内容创作的博主还有很多。在小红书,不少博主晒出与DeepSeek的对话,不少带有相关话题的帖子获得丰富的关注。小红书历史博主张玉(化名)告诉记者,她发现自己撰写的笔记发布后阅读量往往只有几百,而她使用DeepSeek创作的一条笔记阅读量已经突破3万,“DeepSeek写的内容很不错,用它比我自己写省时省力流量还高。”

发现这一“流量密码”,Yapie也对自己账号的定位做了修改。此前他在平台分享自己的炒股经历,而现在他打算在不放弃炒股博主身份的同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AI教程的制作和分享上,以后账号将同时拥有“炒股”和“AI”两个定位。

有岗位被DeepSeek替代

“我现在刷小红书,经常看到那种带DeepSeek标签很火的帖子,比如‘DeepSeek教你怎么面对家人催婚生子’‘DeepSeek对于爱情的理解’……其实本来是由人来思考的东西,现在大部分被AI取代了,然后人从AI的回答里去获取对世界的理解。”被DeepSeek刷屏后王颖(化名)感叹道:“也许DeepSeek之类的AI本身就像个智慧库吧,它汇聚了很多很多信息,当人提问时,它会从中提取、编织最佳答案,人为了方便或者出于好奇,慢慢会变得比较依赖,好像DeepSeek是万能的,所以如果出现跟DeepSeek相关的东西,人也会直接点进去看,试图获取一些答案。”

媒体人出身的她目前在某国企工作。“(撰写公文方面)我会让DeepSeek帮忙写一个大概版本或者让它为我提供思路,我感觉它很专业,很适合我这种其实没有受过多少专业训练的人。”

业余时间,王颖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但她坦言在进行私人的表达时很少使用AI工具,偶尔使用也只是进行语言的润色和内容的完善。“我并不一定会采纳,而是酌情参考。或者把我写的东西发给它,让它评论写得怎么样,以及我的文风像谁。它一般是夸我比较多,从中我可以获得一些成就感。”

身为财经类短视频文案创作者的张浩(化名)表示自己正在使用DeepSeek训练过往稿件以及让DeepSeek帮忙生成新稿件。“我觉得效果非常好,在进行训练微调时,能很容易找出文字稿件中可以量化的方向,DeepSeek也能通过训练输入的稿件,实现独立撰写,就文字水平和思考深度来说,两方面都非常优秀。”

DeepSeek并非万能。张浩发现,DeepSeek存在AI的通病。“会编造,而且非常难避免,稿件基本不能用,不过,DeepSeek的稿件还是会给创作者不小的启发。”

从事线下沉浸式互动剧场内容策划工作的周琳(化名)向上游新闻记者展示了使用DeepSeek生成的沉浸式互动剧本方案和剧场游戏,DeepSeek不仅能根据指令设定出符合要求的角色和情节,还能制造一系列烧脑的反转和冲突,并将内容上升到更加宏大的社会议题,将剧情线索巧妙隐藏在道具之中。

“往常我们剧场里面用到的解谜游戏,都是用摩斯密码,或者是传统的密码方式。但是它里面提到了可以用女书这个类型的非遗文字去作为密码使用,我觉得也很棒,还提到了让玩家去收集记忆碎片,里面的内容是女性先驱的名言名句。”周琳给记者讲解了DeepSeek生成的方案中让她感到惊艳的亮点:“像这样的点子,起码在我的工作当中,我目前的同事是没有办法给到这种启发的,而且是其他AI也没有办法给出的。”

周琳曾与其他行业工作者讨论过DeepSeek对剧场商业模式的拆解和分析,DeepSeek给出的答案非常精准,与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致。“所以DeepSeek目前非常适合给老板们做决策,也非常适合给负责天马行空内容创作的人员一些点子。”

当AI的触角如藤蔓般逐渐伸入工作和生活,人们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相伴而来的危机。

周琳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内容团队原先有两名编剧,一名更擅长创意但工作效率低;另一名编剧吃苦耐劳但欠缺创意。去年,那名擅长创意的编剧被辞退,团队缺少具有优秀创意工作人员,而随着DeepSeek的诞生,团队不再需要招募新的编剧,该岗位实现了0成本。“所以说到底,人还是要勤奋,因为点子也许也没有那么值钱了。”

人与AI的竞争

尽管AI已经接入部分行业和岗位,但当下,AI还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类。

张浩发现,AI暂时还无法主动且精准地感知市场风格的变化和受众心理的诉求,而他认为这两点是文案创作中很重要的环节。“另外在思维的深度上,AI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对思考占比大的工作来说,AI还无法做到替代。”张浩表示:“我觉得他会提高整个行业的创作水平,起到辅助的作用。”

周琳坦言,DeepSeek给出的剧本方案有时太过天马行空,在实际落地执行方面困难重重。“我把(DeepSeek生成的)内容发给实际操作的编剧以及导演和演员,他们都会觉得这个太难做到了,主动回避这种可能性。”周琳表示自己目前使用DeepSeek,也只是在其中寻找自己需要的部分。

Midjourney用算法溶解了画师的画笔,ChatGPT让高效替代了广告人的昼夜。毋庸置疑,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工具的不断涌现,将层层剖开传统的劳动茧房,这也让从业者们开始思考,在内容创作领域,当人和机器出现竞争,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人的价值在哪里?

“行业从业者如果要有竞争力,可能得提高对AI的使用能力,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张浩认为内容创作的重点是感知能力,有感知才能有表达,有丰富的感知,表达也能够更丰富。“未来行业可能依旧会把AI作为辅助工具,因为AI暂时还没法做到对环境、对社会动态的准确感知。”

在周琳看来,AI取代不了人跟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无法处理甲方无理的需求,她认为未来人的核心竞争力是执行力,是人使用工具的能力。“现在不是有种说法嘛,说其实以前大家会觉得机器AI会取代蓝领,但其实最后发现,他们取代的是创意工作,文本工作,是白领。因为落地到现实,人类的是手眼协调能力是AI不具备的。这个手眼协调能力不仅是操作机器的能力,还有处理情感需求的能力。"

内容创作需要面向市场需求,但在某种程度上,创作过程中也包含着创作者对自我内心的关照。“AI在今天如此发达,也许它写出的东西比人写的还要好,但书写本身是无法替代的,因为人就是在书写中理清自己的情感,如果由AI介入,这个奇妙的体验就不成立了。”王颖说。

在她看来,创作者本身作为真实的人,对自己的创作具有真实的情感投入,生产出的内容可以和读者产生及时、直接的情感互动,创作重点应更多从真实的情感上感染和打动读者,“虽然AI也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但可能还是隔了一层,因为AI是对人类经验总和的模仿。”

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