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古镇是巴渝文化的缩影,这里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川剧表演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在古镇沿街,已有不少川剧表演的场馆,如转运楼、喜舍蔬食和码头会等,这些场馆既有餐饮,又有表演,深受游客和市民欢迎。
6月28日,一家名为“渝州故事”的剧场在磁器口古镇后街开张。这家剧场由四川籍川剧表演艺术家、川剧非遗传承人王松担任艺术总监,其弟子陈刚总体负责投资和运营。该剧场主要提供川剧绝活表演,还售卖茶水,与其他不同的是,他们不提供美食。
川剧是成渝两地共同孕育的历史文化瑰宝,也分为川派和渝派。对于川派川剧能否适应重庆市场,在重庆打开局面,上游新闻记者就此提出了疑问。
王松说,无论川派和渝派,作为非遗的川剧都是巴蜀地区共通的历史文化记忆,两者很难进行严格意义的区别,而是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对于能否打开局面,其实市场早已给出答案。
陈刚是一名“90后”,他和师父为了普及和弘扬川剧文化,早在2018年就在成都开设了“成都故事”川剧表演剧场,“当时还火了一把,后来因为疫情影响,临时关闭过一阵,不过现在又重新开了起来。”
2023年5月,“渝州故事”抢先登陆位于渝中区的十八梯老街。经过一年的运营,该剧场虽谈不上赚钱,但运营已经走上正轨,能够保证不亏本。陈刚说:“相信会越来越好,十八梯的剧场运营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磁器口是第二站,还会有第三站、第四站。”
传统戏曲,特别是像川剧这样的地方戏曲,到底能不能经受起市场长期的检验?陈刚说,当下,“国潮”被“Z时代”年轻人推崇,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接受中华优秀的文化,“我们与传统的川剧表演不同,除了有唱段,还更加突出川剧‘绝活’。”
“我们把川剧绝活与当地城市背景进行了结合。”他介绍道,比如变脸、吐火、滚灯等绝活和具有地方色彩的武术、茶艺、巴蜀二胡、手影戏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示给观众,让公众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巴蜀非遗戏曲文化的魅力。
采访结束时,陈刚还特别提到,他们剧场的演员大多都是“90后”,他们也更懂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他希望一方面能够传承古老川剧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能进行符合时代的创新,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