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定制,erp软件定制-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jp | English | ge | cn
推广服务 资讯推广 地方文旅

海珠林青霞,苏有朋,琼瑶剧,言情剧,还珠格格

2024-12-05 1527

12月4日,知名作家琼瑶在新北市淡水区家中突然离世,享年86岁,消息震惊各界。“时间已到 生命不会更好 不拖累所爱 也超越病魔 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乐。”琼瑶以一首《当雪花飘落》向粉丝道别。

自《窗外》于1963年问世以来,“琼瑶”二字便成为畅销的代名词,同时也引发了无数争议与讨论。她的笔下,孕育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如《烟雨濛濛》《庭院深深》《一帘幽梦》以及《还珠格格》三部曲等,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次,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琼瑶言情系列作品几十年来畅销华语世界,三联生活周刊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琼瑶与平鑫涛这对言情批发商夫妇创造的“琼瑶经济”共赚取了约上亿美元,捧红了近百名红星。

靠“琼瑶经济”赚取几十亿身家

除了作品版权,琼瑶更多的收入来自各种影视和音像出版的改编版权。她这一生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多达80部。包括《庭院深深》《六个梦》系列、《梅花三弄》系列、以及《还珠格格》系列。其流水线制作方式,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

从1965年开始,琼瑶的小说开始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据《新疆晨报》梳理,1965年,中央电影公司买下琼瑶小说《六个梦》的版权,8月,由其小说《六个梦》中《追求》改编的电影《婉君表妹》上映。1966年5月12日,由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窗外》在台湾地区放映,电影获得成功。

20世纪70年代,琼瑶与平鑫涛自己组建公司涉及影视制作。1968年,其成立火鸟影业公司,但这家公司只拍摄了《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两部作品。

随着小说的走红,琼瑶的影视作品又成为其产业的另一个增长点,《几度夕阳红》、《梅花三弄》、《一帘幽梦》、《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作品为其带来不菲的收入。在琼瑶剧风靡的巅峰时期,三部《还珠格格》只是版权费就在1亿元以上。如果再加上海外版权营收,仅《还珠格格》一个IP,带给琼瑶的收益就超过5亿元。除了《还珠格格》,其他火遍华语圈的琼瑶剧还有不少,她的所有电视剧版权收益预估超过10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琼瑶旗下有三家影视公司:可人公司、怡人公司和仲杰公司。可人公司属于琼瑶,怡人公司和仲杰公司的总经理是琼瑶的儿媳何秀琼,负责影视拍摄投资和艺人经纪,儿子陈中维则负责制作。其中,怡人公司成立于1985年10月,资本总额1000万新台币。商标信息显示,该公司已注册多枚“还珠格格”“琼瑶”商标,国际分类涉及餐饮住宿、网站服务等。

也就说,琼瑶“小说+出版+影视”的产业完全一体化,琼瑶负责写出作品,首先连载,然后平鑫涛负责出版,再由儿子儿媳负责签约演员然后拍摄成影视作品。

此前,琼瑶还在上海创办了一家专注于戏剧、模特事业的企业上海仲杰文化交流传播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上海创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湖南卫视旗下子公司。不过,这家公司于2014年10月因决议解散而注销。

捧红林青霞、林心如等近百位明星

“琼瑶经济”造就的不仅是家族人员,也捧红了不少明星。她挑选的很多女演员,都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的巨大转变,成为了影迷们口中的“琼女郎”。说到那些年被琼瑶剧捧红的演员,你会想起谁?

被称为第一代“琼女郎”的影星,包括林青霞、林凤娇,当然也有男主角,像邓光荣、秦汉等。1973年8月,林青霞主演的电影处女作《窗外》上映,一时火遍大江南北。

出演《窗外》时的林青霞

1985年,琼瑶进入影视剧制作行业,推出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并大获成功。琼瑶从电影圈转向电视圈,第二代“琼女郎”应运而生:刘雪华、萧蔷、陈德容都在此时出圈,同期被大家熟知的男演员还包括林瑞阳、马景涛等。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琼瑶剧像一阵龙卷风席卷影视行业,将“琼瑶热”推至顶峰:随着《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的播出,主角再次迎来社会的万众瞩目。

蒋勤勤。视频截图

以其中的苏有朋为例,在拍摄《还珠格格》第一部时,其一集的片酬是2000元,整部剧20集左右,共收入约4万元。到了2004年,他拍摄《杨门虎将》时一集片酬达到了1万美元,可见琼瑶剧的造星能力有多强。拍完《还珠格格》后,苏有朋的广告代言数量也呈三级跳式增长。2004年,他连续第三年替一家球鞋品牌代言,一年酬劳是260万港元。

苏有朋。图源 视觉中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翻拍的《还珠格格》等剧,让秦岚、李晟、海陆又有了新一代“琼女郎”之称。直至今日,半个世纪以来的大多数琼女郎,在一炮而红后,依然占据着国内乃至整个华语影视圈的顶流地位。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当下,无论是视频号、抖音,或者B站,各种与琼瑶剧相关的二创作品,也依旧源源不断。琼瑶作品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仍在发酵。

斯人已逝,经典永存。

综合自澎湃新闻、中国企业家杂志、@读秒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