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定制,erp软件定制-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jp | English | ge | cn
推广服务 资讯推广 地方文旅

封开三水,长江,重庆市,水生态,习语暖巴渝

2024-04-15 17247

核心提示:

春之声,是万物复苏的美妙乐章。春之声,也是巴渝大地的发展交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重庆考察调研,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为重庆发展领航定向。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5日至17日在重庆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从果园港到中益乡华溪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巴渝大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重庆坚定前行,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奏出动人的"新重庆春之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成本就低政策从优,享"双圈"建设红利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大厅

"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好处。"四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会计傅迪经常和税务部门打交道,企业一年省下多少"真金白银",她感触最深。

渝兴宇新材料公司是一家新材料专精特新企业,2020年从重庆整体迁移到川渝高竹新区。落户这里之后,可享受到川渝两地的税费政策——成本就低,政策从优。换句话说,只要符合条件,哪一项税费优惠最大或者最省钱,就享受哪一项优惠。

傅迪举例,城建税方面,执行税率比以前低2个百分点;城镇土地使用税方面,每平方米比之前省2块钱。就这两项税收优惠政策叠加,一年就能为企业减负数万元。

一个个小变化,汇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图景,川渝高竹新区的加快发展,为企业带来红利,就是生动缩影。

2023年,重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并将其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推动全市GDP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达到30145.79亿元,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达到81987.0亿元。

长江经济带

绿色港口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忙碌的果园港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重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运用大数据智慧化手段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五颜六色的集装箱鳞次栉比。操作间里,技术人员轻点鼠标、慢推操作杆,几百米外橘红色的巨型岸桥应声降下钢铁"抓手",将一个重达20多吨的集装箱,稳稳地吊装到集卡车上……

从一名货车司机成长为操作部助理,谈及这些年变化,胡万琪滔滔不绝:"智能岸电接入,靠港作业船舶不用自发电,船上污水、垃圾全部收集上岸处理,实现零污染、零排放……港区被评为了长江上游首家四星级绿色港口!"

除了岸电建设,果园港还结合山城特点,在平台边坡、建筑周边等采取绿化措施,打造三维立体绿化空间……一项项措施,全力打造长江航道绿色港口,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为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贡献了力量。

科技创新

"新汽车"秒变"懂你"的伙伴

长安全球研发中心

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可以主动记忆车库位置,自动泊入平均泊车时间小于35秒,即使只比车宽60cm的车位也能顺利泊入,这种倒车能力已超过97%的司机。

这,仅是长安一款新车的功能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加持,汽车已经由一个冷冰冰的工具,变成了具备情感智商的一个伙伴。"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系统平台开发所高级经理杨腾宇介绍。

不仅如此,在科技助力下,未来的新汽车,空间形态可随你而变,一句召唤就来"接驾",一声充电即可"自主觅食",旧车开腻了,还能插拔硬件随时"换新车"……更多不可想象的新功能都会照进现实。

重庆的科技创新,正在驱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重庆已形成以长安系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产业格局。

乡村振兴

大山深处的穷窝窝变"聚宝盆"

重庆石柱中益乡新貌

"房子漂亮了,路上的车多了,村里的荒地少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石柱中益乡华溪村村民张洪权提起村里发生的变化,满脸笑容。

张洪权因为缺技术,曾经靠在乡里当"棒棒"、打零工,经常是干一天歇几天,想干活却找不到活干。这几年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强,他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

"我现在像是个‘管家’。"张洪权说,他主要管理村里的产业宝贝——黄精、木瓜、脆桃、脆李,一年下来,加上妻子的收入,至少得有四五万元。

产业带来增收之后,家里的变化也看得见摸得着。以前家里的电器,只有一个黑白电视,现在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一应俱全。

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绘出巴渝和美乡村的动人图景。华溪村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推动全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大山深处的穷窝窝,渐渐变成村强民富的"聚宝盆"。

惠民富民安民

打通轨道"最后一公里"

谢家湾轨道站连接附近居民区的便捷步道

民生无小事,解民忧才能暖人心。坚持惠民富民安民,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随着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正成为市民的日常出行方式。然而,由于重庆的地势高差大,步行通达性较差,轨道站点看似在眼前,实则需要绕行较长的距离。

"我们之前从小区到轨道站,要绕行约一公里,花半小时以上,现在不仅有步道直达,还有无障碍电梯、扶梯,十来分钟就到了,方便多了。"谈及家门口的便捷步道,九龙坡谢家湾街道黄家码头社区居民周雪梅竖起了大拇指。

在谢家湾轨道站便捷步道建成前,周边大概4.4万名居民到达轨道站,要绕行约一公里,而且要克服约50米的坡度高差。现在,该片区建成了3条便捷步道,把居民区和轨道站直接相接,畅通了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重庆高度关注市民到轨道站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轨道周边800米左右范围内的人行系统,依托人行道、过街设施、绿道、公园等现状步道,改造提升轨道周边的步行环境现状,打造10分钟便民出行圈。自2021年起,重庆市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中心城区60个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项目。截至2023年,60个项目已全部投用,方便了近两百个小区、近百万人出行。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其中就包括15个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提升项目,目前这些项目正在推进中。

老旧社区改造

"工作清单"变"幸福账单"

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和电梯加装

4月13日,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谢兰风风火火穿梭在老旧小区改造脚手架之间,和现场施工人员确认工作进度和施工细节。

"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社区8000多人口,占比80%以上。"谢兰说,老旧小区改造是一块"硬骨头",是一项众口难调的工作。为找到工作突破口,她想了不少办法。

立足老旧小区流动人口多、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社区治理较为复杂的客观实际,邢家桥社区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小切口",将"桥"文化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始终,以"六桥同治"工程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行"六个一"的工作法,开展社区基层治理新探索。

即推行"党建一面旗",搭建统揽全局"主心桥";推行"治理一盘棋",架起汇聚民心"连心桥";推行"防护一张网",筑牢保驾护航"安心桥";推行"环境一幅画",打造宜居宜业"舒心桥";推行"为民一条线",构建更有温度"暖心桥";推行"智慧一体化",开启智慧赋能"省心桥"。

"我们始终以党建为统领,用‘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把‘工作清单’变成老百姓的‘幸福账单’。"谢兰说。

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

"党建红"守护"生态绿"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室工作人员外出采样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新时代新征程更要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是重庆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的重大部署。

"我们是水环境管理的眼睛和耳朵,为水生态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室高级工程师蒋晶说,环境监测人要勇于当先锋、敢于当先锋,用详实准确的数据为城市水生态画像。以"党建红"守护"生态绿",尤其是"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建设,不断推动着监测工作走深、走实,守住了一江碧水向东流的关键一环。

"十四五"以来,他们的工作以水环境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转变,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添了一些数智化手段。以前通过手工取样,再送回实验室分析,现在可以通过自动站自动取样、自动分析、数据传回系统,可实时掌握水环境的变化。

2023年重庆水生态环境质量相关数据显示: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这个数据比前一年高了1.4个百分点。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郭发祥 郭欣欣 摄影 甘侠义 任君 杨帆